欢迎光临
翁氏宗亲交流|文化|传播网

叔侄状元、父子宰相的家庭,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历经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与积淀,“耕读起家、书香传家”成了亘古不破的家学之道。7月8日,王忠良做客人文大讲堂,以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翁同龢的家学渊源为例,与我市文化爱好者共同探讨家教、家风的现实意义。

王忠良是江苏常熟人,现任翁同龢纪念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理事。

“当代是物质异常丰富的时代,温岭更是在经济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王忠良话锋一转,“然而,富而求贵,如何培养有情趣、受尊重的人,却需要另一块更加健康的土壤。”由此,家学问题不得不提。王忠良认为,即便到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翁同龢的家学方式,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耕读起家,叔侄皆为状元

说起翁同龢,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但他从政六十年所经办的案件中,其中一桩却在日后家喻户晓。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擢升至刑部右侍郎,负责重大案件的审办,恰在此时,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假错案爆发。经过翁同龢细心查办,最终平反了案件,并将办理此案的大小官员以及做伪证的证人全部绳之以法。

翁同龢的仕途之路,顺风顺水,16岁在苏州中了秀才,23岁乡试中举,27岁殿试一甲第一名,活脱脱一个状元郎。走上从政之路后,他也是春风得意,先后任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其中更是做了光绪帝22年的老师。

不过,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却性格迥然。同治聪慧顽皮,光绪则有点乖学生的范儿,翁同龢因材施教,分别教授唐诗、宋词,同治、光绪经他指点,学诗十载,诗艺精进,留下了许多佳作。

在仕途上有如此成就,不得不提翁家的家学渊源。自翁同龢祖父翁咸封开始,翁氏一族便信奉“耕读起家”的理念,到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一代,便已坐上了帝师椅。其后,父子帝师、父子宰相、兄弟封疆、叔侄状元、四世翰林,可谓家学成果卓著。

自身清白,会做“冷官”

翁咸封为官期间,曾遭人埋怨:“好好的一个肥差,却生生被翁先生给搅没了。”翁咸封不解,于是问那人,为何有这样的说法。

那人告诉翁咸封,按照以往的规矩,当官的和商人都是一个德行,都是以捞油水为最终目的,翁先生却只与贫士交往,断了他靠钱做官的路子。翁咸封当即写了一首诗以作回复,“先生官自冷,此地水原咸。”由此,翁咸封被人称为“冷官”。

翁咸封在海州做学正的12年间,海州曾多次发生水旱灾荒,翁咸封先后8次奉檄赈灾。为避免贪官中饱私囊,保证赈灾钱粮如数发放到灾民手中,他不顾个人安危,亲驾小舟出没风浪中,并多次深入灾区,察看民情,将“皇恩”播洒到灾民身上。有一次船翻落水,几乎丧命,顺水冲了数里,才被百姓救上岸来。

到了翁同龢一代,也是如此。翁同龢曾写下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使居乡则为端人正士,出仕则为良吏忠臣。”要求家中子弟必须学会端正心术、约束自身。

于是,做官要做“冷官”,且要清清白白做官的家训,便一代代传承下来,这也使得此后翁氏一族出来的士大夫,都是一身正气,刚正不阿。

富贵不能长久,诗书才能无穷

27岁那年,翁同龢考上状元,按理说,此时的他本应是意气风发。然而,他却在高中状元后,写下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的感慨,“惟有保啬精神为守身之本,敦崇品学为报国之原,不特侈志不敢萌,并喜念亦不敢有也。”文章的大致意思是,虽然高中状元,可他不敢有任何高兴的意思,反而要更加注重自身品格和学识的培养,才能在将来完成报国的理想。

而在翁氏家训中,也有类似的条文,“富贵不足保,唯诗书忠厚之泽可及于无穷。”换言之,就是说大富大贵不能长久,只有诗书才能无穷。

翁氏一族,恪守这一家训,虽然高官厚禄,但仍然坚持以诗书安身立命的准则。王忠良认为,翁同龢所培育的价值理性是儒家主张的理想世界,我们今天所追求的虽然与其有些不同,但目的却和翁氏家训有着出奇的一致,即“至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忠良剖析说,只有家学厚实,个人才能修缮自身,也才能最终齐家治国平天下。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翁氏源流 » 叔侄状元、父子宰相的家庭,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分享到: 更多 (0)

留言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