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的开发史上,清代是一个重要时期。其时大陆沿海居民前赴后继渡大海入台,在台湾岛上兴起了持续200年气壮山河的拓垦热潮。翁裕便是这个拓垦大军中被后人誉为“开发云嘉平原大功臣”的人物。他是云嘉平原上屈指可数的大业户,台湾开拓先民的典型代表。
翁裕又名翁云宽,祖籍诏安县渐山东麓之盐仓村,为“渐山七贤”翁待举之后。翁裕之父翁应瑞,年青时只身渡台,开垦于诸罗山叶仔林,传衍下今嘉义县一脉翁姓子孙。翁氏父子在云嘉平原的拓垦业迹,以翁应瑞为起始,到翁裕经营时期达到巅峰,成为台湾远近闻名的大业户;最后又因为垦首的身份和地位卷入械斗,遭致不幸,走过了一段充满血泪,充满曲折的沧桑历程。 翁裕故里诏安县盐仓村翁氏家庙。
翁应瑞乃一介书生,康熙末年渡台时只有十八、九岁。有关他渡台的情形,台湾《翁氏族谱》是这样记载的:“应瑞生性儒素,幼而好学,事亲孝,事兄恭,与朋友信,人均誉之谓贤士也。因家清贫,无以为生,况复椿萱在堂,赡养无力,怆恻之心,无时或己。乃商之于二兄曰:`双亲在堂,昆季绕膝,菽水承欢,景固佳矣。然坐食山崩,守株待兔,非计也。请弃举子业,航台营生,以供甘旨之一切。皆曰若。遂只身渡台,寄籍诸罗山之叶仔林地方,殚精竭虑,披星戴月,从事拓殖工作。”
这段记载说明,翁应瑞是为奉养双亲,并为追求理想而“弃举子业”渡台的。途中,他结识了郑萃排、林克明、杨逞、蔡麟等四位朋友。在郑萃排等人提携之下,到达嘉义叶仔林落户定居,开创业绩。翁应瑞在叶仔林从早到晚不停地开荒,一点一滴地辛勤耕耘。经十几年时间的奋斗,拥有了几十亩良田,积蓄了资金,有能力招佃开垦了。他为人敦厚持重,孝敬父母,不间断地往家寄钱。同时,娶郑阶萱之女为妻,生子翁裕。 翁裕故里位于渐山东麓的盐仓村
翁裕生性聪颖,从小读四书五经,精通文墨,人皆誉为奇才。翁应瑞去世后,翁裕即继承父志,把拓垦大业推向一个崭新阶段。他以垦首自居,招募漳泉移民奋力拓垦。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翁裕已经拥有良田上千亩,成为云嘉平原上赫赫有名的大垦户。平原上赫赫有名的大垦户。
当时,云嘉平原上尚有大量待开发的处女地,开垦荒地成为人们兴家立业的第一要务。他向官府申领了“垦照”,向番社首领疏通了关系,以或租或买的方式取得大片荒地,对这些土地的开垦作出合理的规划。再以垦首身份,招集大陆佃人,向他们提供农具、种子、口粮,带领大家在这块草深林密、毒蛇野兽时常出没的莽原上,胼手胝足,沥血流汗,艰苦创业。开始在其居所之叶仔林附近,开拓了田园数百亩。叶仔林一带紧邻北港溪支流三叠溪上游,有兴修水利之便。
翁裕亲自进行工程设计,后又带头集资兴建陂圳、修筑渠道。引来的溪水,不仅满足了自有农田的灌溉需要,且可供给其他垦户,使大片旱田变成上好的水田。而后再用逐步积累下来的资金,在台南、凤山、彰化、嘉义等地方,开拓田园数千亩。接着,翁裕又在云林庵古坑、嵌头厝、大湖口、水碓、内馆,以及梅山双溪等地,开拓土地一千余亩,并配套相应的水网、路网。 拓垦先民纪念园的雕塑
其时地方上建设居舍和水利设施需要大量建材,他抓住这一契机,在河流附近建砖瓦场,设窑厂生产精制砖瓦。为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他在云林古坑乡内馆埔大兴土木,建筑规模宽敞之新居,并且到处设馆收租,仅云林一地,就设有12馆。翁裕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业户,时人称其“日进斗金斗银”,财势之盛可见一斑。
到乾隆年间,云嘉平原一带,已无复当年的苍凉景象,大陆输去的水稻、甘薯、甘蔗、蔬菜等品种,在这里优越的气候、水土条件下,已能收获丰硕的成果。翁裕置下的田园,仅稻谷一项,岁入近5000吨。每到收获季节,近百个租馆的粮仓内,堆满了新粮。这些粮食,又被源不断地输往海峡西岸粮食短缺的闽粤等地。翁裕将大部分田园交给佃户耕种,每亩收租谷400公斤;小部分让自家人耕作,自己则直到老年,“犹日课农事,与众同甘共苦”。
正当翁家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嘉庆十二年(公元一八零七年),嘉义、彰化两县发生漳泉移民之间的械斗,将翁家卷了进去。械斗是由于争地争水引起,本与翁裕无涉。但在械斗中,一些漳州人战败,相继逃入翁裕的田庄之中。翁裕这时已是古稀之人,儿孙满堂。平素他和漳州人关系和睦,便命人安顿食宿。
偏偏这时又有泉州人抢劫翁裕的田庄,翁裕正要诉诸官府,翁家佃户已经出庄追杀肇事者了。双方大打出手,各有死伤,事情越闹越大。翁裕因为是大垦户,被众推为首领,身不由已地卷进械斗的漩涡之中。械斗惊动了官府,发兵前往清剿。据说,翁裕急欲向官府表明真相,亲往台南府城投案。到台南时,天色已黑,投宿饭店,被贼寇谋财而下毒致死。翁家的田庄财产,被官府悉数抄封。
翁裕虽然遭致不幸,但他作为开拓云嘉平原的大功臣,他的业绩永载史册。翁家从一文不名到垦地成名,走的是一条艰难的创业之道;翁家父子都是从小接受儒家教育,靠知识和苦斗而成功经营土地的典型,反映出台湾开发史上知识分子的奉献;翁氏家族从一方富豪到旦夕之间倾家荡产,说明开发时期台湾社会的不靖和移民命运的无奈。
翁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