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翁氏宗亲交流|文化|传播网

莆田翁氏明代户部尚书翁世资-曾重修滕王阁

翁氏乃莆阳望族,科名显赫,缨绂踵接,有“六桂流芳”之号。翁世资莆田黄石人,沉浮宦海四十余年,抚民济世,满身正气,以道事君,不涉权贵,多次受诬去职而不改素志。

六桂,为洪、江、翁、方、龚、汪六姓

翁世资(1415—1483),字资甫,号冰崖,明兴化府莆田县连江里人(今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他担任江西布政使时,重修江南名楼——滕王阁,让“西江第一楼”重现风采。正因为他政绩斐然,百姓感其心仁,皇帝为他谥号襄敏,赠封太子少傅。


初入户部,善于理财

翁世资、翁世用兄弟,联袂赴九鲤湖谒梦

翁世资自幼博闻强记、聪颖过人。宣德九年(1434),他随父游学京师,进太学读书。在正统六年(1441)顺天府乡试和翌年礼部会试中,两次俱名列第七,擢进士第,授予户部主事。刚进入官场时,翁世资经常翻阅档案材料,推究政事的利弊得失,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条例因革,因而很受上司的器重。除了自身勤奋精进之外,他居官清廉,从不攀附权贵。有一次,部里派他到通州监收军衣的布料、棉花。复命时,他上奏说:“布、花收贮库藏,辖于通州诸卫,宿弊极多,宜改属有司,则其弊可革”。他切实可行的建议被朝廷采纳。

正统十四年(1449),父亲翁瑛去世,翁世资回家守丧。当时瓦剌侵犯大明,在土木堡大败明军,英宗被俘,成王朱祁镇监国,是为代宗,改元景泰。景泰二年(1451),丁忧服满后,翁世资返回户部供职,仍然主管部里各司文移。户部尚书金濂十分倚重翁世资,每有大事,都跟他商榷好而后行。当时江南水灾,他被派往江南査勘。回京后,如实向朝廷报告江南各地的灾情,奏请免除应天、太平、兴国、安庆、庐州等府以及建平、宣城等卫的税粮50余万石,草料100多万担,并令地方官吏赈济生活无着的灾民。一系列赈灾济民的举措深得民心,也得到朝廷的嘉许。


为民请命,出守衡州

翁氏宗祠

天顺元年(1457),明英宗复位,翁世资以其才学德望,受命出任春闱(明代于春季举行会考)同考试官(副主考官)。不久,实授户部郎中。英宗复位后,朝中大臣多数被罢职。但对于翁世资,则因其能力与政绩,欲予重用。有一天,英宗对内侍吉样说:“姚夔、翁世资俱可大用。”于是提拔翁世资为工部右侍郎。

天顺四年(1460),朝廷派遣官员前往苏、杭等5 府,提督织造上供文绮 7000 匹,用于赏赐官吏,因不够用,奏请加造 7000 匹。翁世资得知东南水患,民众生活困难,不宜再加重负担,于是跟尚书赵荣、左侍郎霍瑄商议,准备奏请朝廷,减掉一半,减轻百姓生活压力。但赵荣、霍瑄感到为难。翁世资说:“倘得罪,某请以父子三人共当之,不敢累公也!”于是他就上疏说:“东南水潦,民苦艰食,宜当撙节,以苏疲困”。结果,英宗怀疑他沽名钓誉,便将翁世资作为主议者下狱审问,后贬知衡州府(今湖南衡阳)。时任尚宝司少卿(掌国玺)东宫讲官的邑人柯潛,赠诗送别他:“草就匡时疏,英英气似虹。立朝真不忝,得郡未为穷。人笑谋身拙,天知报国忠。怜余素餐者,长自愧高风”。赞颂翁世资怀忠报国、为民请命的高风亮节。

虽然被贬官职,但翁世资仍然为国家分忧,关心民众疾苦。翁世资到任衡州知府后,立即清查疑案,平反了数十人;大力革除积弊,敦厚风俗;新建庙学,修石鼓书院,设立便民仓,等等。当时,衡州卫指挥使违法乱纪,翁世资稍加裁抑,指挥使就诬告他心怀怨望。英宗下诏逮捕翁世资进京审问。经查明真相后,指挥使被降二级,调离衡州,也恢复了翁世资的官职。


赈灾济民,重修滕王阁

滕王阁现址

明天顺八年(1464),明英宗因病去世,太子朱见深继位,第二年,改元成化,是为宪宗。成化元年(1465),翁世资升任江西左布政使,成为封疆大臣。时都御史王俭巡抚湖湘,不可一世。世资迎送参谒时不肯屈膝,王俭视为大不敬而怀恨在心,回朝后诬奏他离任衡州时“隐匿库藏”,以致再次被逮捕审问。经查验,府库册籍(账目)与库物吻合无误,于是官复原职。

翁世资担任江西布政使时,广东发生叛乱,朝廷派兵讨伐,责令江西运送粮草,需征用民夫十万名。翁世资奏请朝廷,可由江西直接派人到广东中部籴米供粮,不征民夫,老百姓得以不受惊扰。江西发生旱灾,粮食歉收,百姓流落他乡,他下令开仓赈济,并奏请蠲免田赋 170 多万石,免除所有“杂泛科”,地方才得以安定。

滕王阁现址

翁世资在江西时还锐意主张重建滕王阁,让“西江第一楼”重现风采。南昌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漫长的一千多年岁月里,滕王阁兴废达28次之多。正因为它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上有极高的艺术声誉,才引世人格外关注。进入明初,滕王阁因江岸倒塌,颓败殆尽,遗址沉沦江中。正统初年(1436),江西布政使吴润在滕王阁旧址上建“迎恩堂”,但人们习惯上仍称原名。到景泰三年(1452)迎恩堂也毁于火灾,巡抚韩雍于是在馆之东岸改建“西江第一楼”。

成化元年(1465),翁世资见“西江第一楼”已然圮坏,就倡议并实施重建滕王阁,堪称千秋可赞之一幸事。


“爱国心常赤,忧民鬓欲斑”

翁氏宗祠

成化五年(1469),翁世资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旨巡抚山东。第二年秋,山东因灾发生大饥荒,他发粮50余万石,赈恤762万人。不久,被召为户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成化十二年(1476),翁世资召人疏浚会河,从大东桥到张家湾浑河口,长六十余里,船舶得以通行。两年后,他升户部尚书。当时,在京的王府军校到仓场支领粮饷、草料,往往百般勒索,横不可制。他奏请绳之以法,军校就不敢再恃势妄为。

成化十七年(1481),翁世资被召回京师,主管户部政事。成化十九年(1483),因病再次上疏求去,于是,朝廷诏加翁世资以太子少保致仕,并赐玺书,命驰驿回家。成化十九年(1483)六月戊辰日行至仪真,病逝,终年 68 岁,朝廷封赠太子少傅,谥号襄敏。

翁氏宗祠

翁世资居官四十余年,敏于政务,尤善理财。他身为财政大臣,掌管一国钱粮,而“家无余资,不营身后”,其清廉自约,为世人称誉。理政之余,还写有诗文《冰崖集》若干卷。作为莆阳先贤,翁世资的事迹在《明史》《重刊兴化府志》《莆风清籁集》《闽书》《莆田县志》等书中均有记载。明代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邑人柯潜曾赠诗赞誉翁世资“爱国心常赤,忧民鬓欲斑”。

赞(2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翁氏源流 » 莆田翁氏明代户部尚书翁世资-曾重修滕王阁
分享到: 更多 (0)

留言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