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翁氏宗亲交流|文化|传播网

慈溪翁氏寻踪

鸣鹤西头有在翁家村,面对白洋湖,背靠大茗岙。村落不大,房屋低矮,但气势不凡:一条绕村环路把村庄包围,中心一条直路路贯通南北,与环路组合成‘中’字,路名赫称进士路。这是翁氏在现今慈溪县境内的最早落脚地,历史还在唐朝德宗时,这时离慈溪建县还不足百年,那时白洋湖、杜湖只是海湾涂地。但是如果按照慈溪原境来说,翁氏早在慈溪立县之前就在山南,如今的馀姚县境定居。

慈溪向称移民之乡,可以说如今生存在慈溪土地上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外来户,区别只是年代近远,时间长短而已。翁氏虽然也是移民,但若是按慈溪建县为标准界分,翁氏算为原住民。

迁移之路

翁氏出身显贵,有关姓氏的书中多言出自姬姓,始祖系周昭王庶子姬溢,受封翁山,为翁山王。后代就以地为姓,称翁溢。所以翁氏世谱中的《翁氏源流歌》中开首便说:“翁氏肇翁山,在周乃姬姓。”

翁氏的移民史可追溯到战国时,当时战乱频繁,不断有弱国灭亡。秦国崛起,终于秦始皇统一全国。各国的世家大族四处逃亡。翁氏也是王朝遗族,被迫走上流亡之路,逃往相对平静的南方。

南迁始祖翁弘当时任楚国左丞,家居原城,即现今的河南济源境内。楚国危亡,被迫踏上南迁之路,希望找到一块世外桃源定居。其中曾孙翁石君一支辗转到了东海之滨,在浙东句章之地住了下来。谁知秦国很快垮台了,翁石君就任西汉的太子家令,便又举家北上。

在东西两汉朝,翁氏多有为官者,居地随任地迁移,踪迹遍及大江南北。弘后二十七世翁鞠时,正值东晋,为避石勒之乱,全家从河南洛宁南迁至浙西,在杭州附近住了下来。其弟翁邵因任职睦州,住睦州。后代有邵之孙,二十九世翁珞任职隋朝。隋末,群雄四起,避居在睦,又逢萧铣兵兴遂安(属睦州),遂举家渡新安江到浙东避难,重回句章之地,当时属鄮县,在桐湖之滨,太平山中立家庙,建太平村。称为四明翁氏。唐朝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析鄮设立慈溪县时这片地区划为慈溪县金川乡,老慈溪人习惯称这地区为山南,而把东栲栳山北观城一带称为山北。五十年代县境调整后,山南划归馀姚市。此后,随着海涂逐片成地,翁氏子孙继续北迁。唐德宗时翁承训一支迁居山北鸣鹤大茗岙里,明朝初、中期,又有支系追随涂地涨出陆续迁居泽山、沙浦、周家团等地,生息至今,约有数万人。其中泽山有一支系从福建迁回。

太平山不见现今地图,但过去是很有名的。齐孔稚圭,南齐文学家、绍兴入,有《游太平山》诗:“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阙。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晋孙绰太平山铭曰:“嵬峨太平,峻踰华霍。秀岭樊緼,奇峰挺崿。上干翠霞,下笼丹壑。有士冥游,默往寄托。肃形枯林,映心幽漠。亦既见止,涣焉融滞。悬栋翠微,飞宇云际。重峦蹇产,回溪萦带。被以青松,洒以素濑。流风佇芳,翔云停霭。”民国时的地图及地名志标太平山主峰在余姚市中部偏西,与上虞市接境,似乎是四明山脉的一部分。而姚江北岸的东栲栳山是其余脉。按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山部》载:太平山云:孔皋《会稽记》曰馀姚县南百里有太平山,山形似繖(伞),四角各生一种,木木不杂。姚江源出太平山,东至浃江入海。

桐湖全称桐下湖。据南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宋时在桐下湖是慈溪、馀姚分界,其地设有驿站桐下铺,是慈溪县西境,属金川乡。金川乡内还有太平村和太平里,位置在桐下湖东。四明志又说桐下铺距渔溪约二十五里,距县城(今慈城)七十五里。查今日馀姚市地图,没有桐下湖。后查阅七十年代的军用地图中标有桐下湖,地点在皇山桥西,穴湖东南,与穴湖只隔一小山,同属双河公社,有小河通姚江。宝庆志说当时大江(姚江)随潮上下,由此必引起小河也水流涌动。难怪宋时太平翁鹤年有诗说:“太平桥畔草萋萋,潮汐来时满入溪。”而桐下湖东北山中有桐家岙,对比今日地图,似乎即童家岙。现今穴湖、皇山桥、渔溪仍在,按图索骥,可以确定古太平村应在余姚县城东北郊的公路附近,邻近有新建的住宅区。可惜现在已经一片荒芜。荒芜的原因在第五次整修四明翁氏世谱中找到,修谱负责人翁邦佐在《续谱序》中说“不幸子孙微而世泽绝,又不幸水火盗贼而失其全,至贤子孙克保先世所绝”。此时,明朝洪武十一年。翁谅,字邦佐,已经是单传,恰又断后。堂兄弟翁晋、翁习早已迁居余姚东门和邑后。太平村人单影只,致使盗贼频顾。又加上祝融和水灾,当时他已经意识到太平村在后无可避免逐渐被荒弃。

石君传奇

翁君,号石君,是慈溪翁氏的远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精通谷梁之学,颇有名望。也是在秦时第一个到慈溪之地的翁姓。翁氏世谱的第一次出现就在他身上。翁石君在汉文帝四年,被汉文帝召为太子家令,辅佐汉武帝。在汉武帝即皇帝位后,他问石君曰:“诸臣多言先生周室后裔,然乎否耶。”石君回答:“臣安敢自附周裔,臣祖遗乘则然。”帝索谱览曰:“翁山公既周昭王子,而周乃轩辕氏后,先生非直周裔,亦轩辕后也。”因取笔题首曰:“翁山世乘,帝王苗裔。”这是汉武帝看了谱后对翁姓来源的肯定。‘祖遗乘’说明石君手中保存的世谱是祖传的,并未逃亡途中丢失。因此此谱形成因在秦前或更早。到西汉哀帝时,时任谏议大夫的翁篯重修《赐姓谱》,距石君百年。这个《赐姓谱》应该就是石君给汉武帝看的家谱。既谱名‘赐姓’,可推测断‘翁’姓当是由王上指定,这一点到和翁氏原出姬姓相合。翁篯实际上是续谱。
隋末翁氏在太平村定居后,立家庙于桐下湖边,尊石君为始祖。唐贞观四年秋,飞蝗作孽,到处肆虐,惟独不侵入石君祠所在一带危害。此事由慈溪人文学馆学士兼弘文馆学士邑人虞世南和裔孙国子监祭酒兼侍中翁珞共同奏闻圣天子,在贞观七年被追封为鄮县子,重修祠宇,享受百姓祭祀。接着,慈溪第一任县令房琯前来祭祀。后唐天成三年,吴越王钱鏐遣子元瓘以牲醴之奠致祭,称有前朝梁王诰命,佑土佑民,厥功惟懋,封孚佑侯,进灵佑公。
当宋朝靖康之难,康王南逃至钱塘江边,风急浪高,无法渡过。遂接受当地官员建议,派官员专程祈祷石君后,江上风平浪静,让康王安全渡过。在南宋朝廷建立后,被宋高宗敕封为灵济王,香火颇旺。此庙在明朝尚存。四明迁居到余姚东门的翁氏后人翁大立,号见海,嘉靖十七年进士,在任南京礼工兵三部尚书时曾摔族人到庙祭祀。

赞(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翁氏源流 » 慈溪翁氏寻踪
分享到: 更多 (0)

留言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